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记者 李江宁)截至2023年,西部计划实施20年。据共青团青海省委数据显示,青海省西部计划服务县从最初的16个增长到了目前的44个县(市、区),在岗志愿者从260余名增长到了目前的1500名,切实推动西部计划项目在该省提质增效。
2003年6月8日,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等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正式在全国启动了西部计划。20年来,18000余名广大青年学子主动投身青海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在生态环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青海境内的乡村。中新网记者李江宁 摄
多年来,共青团青海省委加强西部计划项目的组织领导,把做好西部计划组织招募选派工作作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重要一环,以“党政支持、部门协作、共青团承办”作为西部计划的保障机制,积极争取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支持,积极协调青海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2006年、2013年,共青团青海省委参照西部计划模式,分别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海省地方项目——青南计划、基层青年专项行动项目,为团员青年拓宽了就业路径,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20年来,共青团青海省委持续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下沉到基层,参与乡村教育、医疗卫生、乡村社会治理、服务乡村建设等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困难,促进了人才资源在东西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了该省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完)
中新社兰州12月6日电 (戴文昌)“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6日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为3个月,至2024年3月5日结束。
楹联,俗称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综合了民俗文化、对句艺术、书法艺术与制作工艺。
12月6日,观众在兰州市博物馆参观“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九美旦增 摄
据兰州市博物馆馆长李周明介绍,此次展出的楹联作品涉及作者名家50余人,其中与甘肃有关的就占近40人,如唐琏、安维峻、左宗棠、范振绪、吴可读、水梓等名家大儒。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独特的艺术智慧、娴熟的笔墨技法勾勒出时代风采,展现书法楹联的魅力与特色。
此次展览共展出兰州市博物馆和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楹联作品近百幅,以时间为脉络,分为“翰林风貌”“名士雅集”两个单元。这些作品呈现了明清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者的艺术创作风貌。
12月6日,展出的楹联展品。九美旦增 摄
楹联习俗,源自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出现合律对句,是楹联形成的重要标志。楹联与书法的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李周明说,书法楹联,顾名思义就是书法家与楹联的结合,人联互动、妙趣横生,字体依联而舞、内容因之变活,相得益彰、自然天成。文字与书法不仅是记录中华文明的工具与载体,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源头活水”,此次展览让楹联文化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完)